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设计
博士招生方向介绍
学科(专业) | 140300 设计学 |
招生研究方向名称 |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设计 |
招生导师组 | 陈岩、韩绪、陈正达 |
考试科目 | 1.外语(英语或日语) 2.专业研究能力考核(1) 3.专业研究能力考核(2) 4.综合面试 |
参考书目 | 1.《生命3.0》[美]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2.《Python机器学习(原书第3版)》,[美]塞巴斯蒂安·拉施卡/[美] 瓦希德·米尔贾利利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 3.《C++20高级编程(第5版)》,[比]马克·格雷戈勒著,清华大学出 版社,2022年 |

奖项及称号
-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荣获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荣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荣获中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领军人物称号;
-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圣火传递”——火炬手;
-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及联欢晚会指挥部颁发的贡献纪念奖;
-国庆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及联欢晚会指挥部颁发的贡献纪念奖;
-多次荣获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设计奖。
主要经历
-2022年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核心主创、美术总监;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核心主创、美术总监;
-2014年南京“第2届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虚拟、舞美总设计;
-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视觉总监;
-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
-2018年第18届亚运会闭幕式接旗仪式暨“杭州时刻”文艺演出 美术总设计;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及联欢晚会美术总设计;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及联欢晚会美术总设计;
-连续担任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美术总设计。


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接旗仪式暨“杭州时刻”文艺演出

国庆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及联欢晚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于朕 YU ZHEN
【课程导师】
数字艺术家,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数字艺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AI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一流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全国数字数字文化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负责人。浙江省“十四五”数字艺术与混合现实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浙江省“十四五”科艺融合交叉创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 国际会员。
作为当代中国数字艺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字艺术生态及幻觉工业的蓬勃发展,担任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策展人,集中梳理中国近20年数字艺术成果,载入艺术史。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展数字艺术动画展区策展人,并主持制定数字艺术行业标准及评价体系。承担多项国家重要工程并获得表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彩车,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展以及连续四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开幕式总导演。
创建全球首所元宇宙艺术学院并策划多项重要科幻项目:可能世界档案论坛,未来生命档案,智中国科幻视觉开发大会,智创引擎中国AIGC峰会,科幻城设等,被誉为我国第一代科幻设计师。2016入选中国文化部“双创人才扶持计划”创业创意重点人才库;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涵盖数字艺术与人工智能、混合现实、3A元宇宙游戏开发、空间计算和AI艺术教育等。沉浸空间项目
未来出行舱,2022
3A级元宇宙开发《元宇宙艺术学院》公测1.0版,2024
混合现实元宇宙剧场
杭州国际佛教交流中心,2024
八相成道”矩阵莲花·AI实时生成交互
“妙相化衍”裸眼佛龛 · 主动式3d裸眼
“名山圣影”全息环幕剧场 · 百米环幕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2024
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攻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

中国美术学院(英文名称China Academy of Art,国标代码10355,考点代码3313),前身为国立艺术院,创建于1928年,现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坚守「建设体现中国文化美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学校办学主体位于浙江杭州,现有杭州南山、象山、良渚、湘湖和上海张江五个校区。学校目前拥有艺术学、设计学两个学术型博士学位点;美术与书法、设计、戏剧与影视三个专业型博士学位点。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坚实宽厚的艺术理论基础,较强的创作实践能力, 掌握本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立承担和完成本专业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创作能力, 能胜任高校和艺术研究部门教学、科研、创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类型及学制

三、 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00名,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西昌专项计划、留学生和台、港、澳(招生简章另发)。
四、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当年新生报到日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算到博士入学之日止)并有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用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三)国外学位须在报名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报告。
(四)有两位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五)现已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报名前须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名截止日前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申请”的证明。
(六)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七)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报名及缴费
六、材料提交
网上报名期间,请按要求在网上提交报名资料。报名资料包含报名资格材料和专业初审材料。在此期间,考生可以随时上传、修改未提交的专业初审材料,逾期一律不能再上传和修改。
(一)报名资格材料
(1)填写完整的《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可以网上下载,见附件3)。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须在《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目中由原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同意报考的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报考非定向考生无须填写此栏目;
(2)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的专家推荐书(见附件4);
(3)二代身份证照片;
(4)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或学信网学历证明);
(5)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硕士应届毕业生提交学信网学籍证明)。
同等学力者还须提供下列材料其中之一:①硕士学位课程班结业证书复印件;②正高职称以上证书复印件;③历届全国美术展览获奖证书复印件;④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过的三篇及以上论文复印件(含封面、目录、正文全文、封底)。
(二)专业初审材料
(1)硕士课程成绩单;
(2)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毕业生可先提交论文目录及摘要);
(3)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开题报告(附件5下载填写);
(4)专业学术刊物上(含省级以上论文研讨会)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1-2篇;
(5)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作品(不同作品照片5-8张)或代表性获奖证书以及著作(封面及目录)等能代表个人学术专业水平的材料。
(三)提交方式
报名资格材料和专业初审材料均通过我校博士招生系统网上提交,我校不接收邮寄纸质材料。
七、专业初审
我校博士生招生考试实行专业初审制。
考生报名缴费后,须按要求提交专业初审资料。学校对考生所提交的报考材料进行资格和专业初审,原则上按研究方向不超过招生计划的4倍确定进入专业研究能力考试的考生名单。
初审合格名单和考试相关事宜的通知将于2025年5月8日左右在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官网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及时查阅。
考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承诺所提交报考资料均真实有效。学校一旦发现考生弄虚作假,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直至学籍。
八、打印准考证
打印准考证:请于2025年5月12日开始在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招生系统里自行打印准考证。
九、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
考生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
(一)考试时间:(初试、复试)2025年5月14日—16日;17日(同等学力加试)。
(二)考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三)考试科目:(见附件1,附件2),外国语限英语或日语。
十、录取
(一)我校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具体录取办法见《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博士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
(二)拟录取为(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考生本人或用人单位必须与我校签订合同后,方可录取。
(三)录取的新生应按时报到,入学后由我校进行思想政治、业务水平、身体状况等复查。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如查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取消学籍,并按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
十一、学费
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
全日制专业型博士研究生24000元/学年。
十二、培养与就业
(一)录取的学生于2025年9月入学。在校期间,待遇按国家和我校有关规定办理。
(二)我校正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达到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成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标准,可以申请授予学位证书。申请授予博士学位须符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规定》(国美院发〔2018〕64号)的要求。
(三)(定向)培养博士生考生录取后不迁户口及人事档案,毕业后,根据合同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就业。
(四)(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户口和人事档案转入学校,毕业时,采取毕业博士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由我校及所在省(区、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三、其他
(一)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我校招生官网、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请及时关注。
(二)我校保留因不可抗力因素调整招生考试方案的权利。考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不遵守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应承担相应后果。
(三)考生诚信报考,如实提交资料,承诺所提交报考资料真实有效。一旦发现考生弄虚作假,取消其报考资格、录取资格,直至学籍。
(四)本简章由中国美术学院负责解释。如有与教育部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教育部招生政策为准,未尽事宜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十四、招生学科、招生研究方向、招生计划、导师、考试科目、参考用书(见附件1,附件2)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 编:310002;电话:0571-87164629
附件详见中国美术学院招生网址:http://zb.caa.edu.cn/bszs/bszszsjz/202504/84523.html
附件1: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附件2: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专业型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附件3: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附件4:专家推荐书
附件5:中国美术学院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开题报告
编 辑 |钱伊依
审 核 |于 朕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CAA AIC),将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用艺术智性去联通和牵动人工智能,研究两个AI-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V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对AI多场景应用进行研究实践,包括AI教育,空间计算,数字活体场景的开发应用。除了对数码客体(digital object)的研发之外,更要推动一种更根本的“数码主体”(digital subject)的研究探索,并以此为为基石,结合顶尖的企业家、VC、AI产业资源,连续开发先进视觉AI工具,培养AI艺术尖端人才,共同打造的集AI教育和AI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政产学研平台。
“AI中心”主任由陈岩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于朕担任。

合作联系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邮箱
CAAAIC@caa.edu.cn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网站
ai.caa.edu.cn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小红书账号
小红书号:CAAAIC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抖音账号
抖音号:CAAA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