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AIC项目|从焰火到经卷:《寻·窟》的多重天

 

 

2025年7月,寻窟”工程系列成果《寻·窟》于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展出,作为“世界之轴 Axis Mund”的“压轴”现场呈现,本阶段成果是一次文史考古探险、是一场造像艺术运动,也是一部全景沉浸电影,总之是一回寻踪溯源的奇幻之旅。

 

 

 

 

展览现场图 (摄影:钱伊依

 

 

 从焰火到经卷:

《寻·窟》的多重天

 

 

本次展出的作品《寻·窟》是一部关于洞窟造像艺术的全景沉浸中篇电影项目。观众将通过每一个头盔内的洞窟入口,下坠深潜进“地心世界”,考古那些封存于千年前的“洞天宇宙”——亲历石窟造像者的瞬息艺术时刻。跟随造像者的视角,切入石窟洞天世界,追踪从清末藏经的失落传说到北周造像的毁败危机,再揭开介入盛唐巨像的诞生之谜。在洞窟之中,千年古刹,丝绸古道,世界传奇,通过造像者的窥见,瞬息万象向你眼前袭来。

 

“寻窟”工程是作者团队从2022年开启的洞窟造像工程项目。“地心”世界观下,揭开一个个距今已经久远的历史传说,打开那些已无法触达的时空,“昔日如同异邦”。

  

“地心”世界观中,向地层深处掘进;在历史与意识的缝隙中,搜寻那些被遗落、扭曲、掩埋的文明碎片。每一座洞窟、每一尊塑像、每一段传说,都是一枚投入游戏机的硬币。继续游戏拼图,现实与传说、显影与隐迹、历史与记忆,从而重构地心洞窟世界。通过涟漪穿越时空的裂隙,抵达一个个看似静默、实则充满回响的“文明回音室”。“地心”也是一种意识考古学:下潜的不只是地表,是人类文明集体潜意识的探洞。那些未记录在人类卷宗、或被压缩的记忆碎片等被封存于“地心的影像层”,逐层涌现,清晰可鉴。

 

 

 

重构视界:

《寻·窟》的全景沉浸影像突破

 

《寻·窟》作为一部面向头戴式MR设备的8K全景沉浸视频(Immersive Video),视频格式为3D 8K 360° 90FPS(被誉为行业top1的基于Apple Immersive Video格式实拍制作的电影《SUBMERGED》,格式为3D 8K 180° 90FPS)。

 

深研「三维电影空间叙事的探索性重构」「游戏引擎渲染流程的深层优化」相关技术核心,达到极致的沉浸体验、实时的空间音频为此项目的强目标。在当前VR电影项目尚处于叙事模式和技术路径双重探索期的背景下,团队尝试打破传统电影镜头与画幅的逻辑边界,提出适配沉浸媒介的新型镜头叙事策略,实现从「180°观览」到「360°身临」的转变,拓展了沉浸影像的感知边界与情感表达方式。

 

当前主流LBE(Location-Based Entertainment)类沉浸影像方案,凭借对硬件环境的可控性与资源预烘焙的成熟流程,在画面精度、空间音画一致性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已构建出较为成熟的用户体验体系,成为公共沉浸式观演场景中的主力形态。相比之下,《寻·窟》定位于头戴设备端的便携式高沉浸内容形态,在保有影视级影像质感的同时,更注重“零环境依赖”的可迁移性与实时渲染下的动态响应力。

 

在技术层面,突破8K 90fps实时渲染算力瓶颈,达成影视级「所见即所得」画质。团队对原生游戏引擎的全景输出流程(如Camera360v2)进行了深度迭代,通过重构渲染管线、优化图形缓存调度等策略,在复杂光影表现与实时响应之间寻求更优平衡。同时,与LBE场景依赖预渲染手段不同,《寻·窟》在实时渲染方向上积累了针对头显运行环境的工程经验,探索沉浸式内容在“轻量部署 + 高画质”路径上的可能性。

 

此外,在适配包括Vision Pro在内的新一代空间计算设备方面,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素材体量、输出精度与互动响应速率,为未来面向个人终端的全景沉浸视频提供了初步的技术范式参考。

 

 

 

 

“佛法之兴废,系于时运。”

——《续高僧传》

 

北周时期,时局骤变。昔日鼎盛之所,一朝化为瓦砾寒烟。

 

在这场浩劫中,一位寄居寺院、为生计造像的无名匠人,机缘中被卷入……他本就平头百姓,唯手艺为生,终日敲凿供奉之像。然而,当寺院被毁,方丈于火光中托他“若世道暂失容身之处,便将它藏于石中”,这份临终遗命,如重锤敲入他的内心。他遁入栖霞山密林深处,于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腹中开凿洞窟,昼夜不息,以血汗凿下窟内奇观……

 

 

 

 

 

 

 

寻窟·栖霞山火,全景沉浸电影,2025

 

 

 

 

“守之以愚,行之以忠,成而弗居。”

——《道德经》

 

大漠千窟,壁坼龛残。王圆箓,于光绪二十六年偶入一隅,拨开千年沙尘,揭开敦煌莫高窟最隐秘的一页。那是被泥封的第十七窟,洞内经书堆积如山,字画墨香犹存。身处尘世末劫,王圆箓以一己之力抵抗洞窟的坍塌——他选择变卖经卷,换回砖瓦木料,勉力修缮。于历史,这或为功;于文化,却成劫。

 

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先后至此,以寥寥银两换走无数文宝。传教士、考古学者、收藏家争先恐后来临,而王圆箓身处其间——既是看守人,又是开门者。他终身隐居窟内,未再远行。




 

 

 

 

 

 

 

 

 

 

 

 

 

 

寻窟·莫高窟尘劫,全景沉浸电影,2025

 

 

 

 

“命修奉先寺于龙门山,凿大像佛以拟其容。”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盛唐中叶,洛水之畔,龙门山上石声隆隆。奉先寺下,工棚林立,朝廷命匠数千,昼夜不息。当权者初登大宝,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敕令:“佛即天子,天子即佛。”

 

一位女匠,执凿于寒岩之下,奉命造像。一尊拟皇之佛,是以佛貌加冕天命的象征。然在她眼中,佛非独像一人。她于眉眼之间微调比例,巧引凡人之姿;于衣纹垂褶中暗藏庶民之态。那不动的石佛,似睨众生悲喜,亦似洞悉一代帝王的孤意。

 

十余年后,造像落成。游人膜拜、香火鼎盛。千秋往事埋于断岩风雨之中,无人再去探究。

 

 

 

 

 

 

寻窟·龙门曌相,全景沉浸电影,2025

 

 

 

 

 

“寻窟”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数字艺术与科幻考古的方式,对人类重要的洞窟造像艺术文化遗产进行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场景落地,文明互鉴。截至目前,“寻窟”工程已经探索完成寻窟三十多项,建立视觉工业级数字资产数千项,涉及3A元宇宙游戏,全景沉浸电影,模拟全息剧场,被动式裸眼3d产品,混合现实沉浸剧场等跨游戏、电影、数字文旅,AI等相关领域。部分应用落地如下:

 

 

 

《青州古城时空隧道》,250米长,沉浸设计,国内单体最长隧道沉浸项目,山东青州·古城,2022

 

 

 

《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名山圣影》全息环幕剧场,100m长,模拟全息,浙江宁波·弥勒圣坛,2024

 

 

 

《遇见佛光》混合现实元宇宙剧场,170㎡,混合现实裸眼3d,浙江杭州·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2024

 

 

 

“洞窟”不仅是实体构筑物的遗迹,更是一种可被唤醒、被转译、被共情的文明接口。在数字媒介赋能下,如何重构那些逐渐消逝的图像记忆与世界文明,正是我们持续探索的核心命题。因此,“ 寻窟 ”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学术研究实验与技术探索实践

 

未来,我们将前往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文化遗址,如甘肃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印度艾罗拉石窟(Ellora Caves)、阿富汗巴米扬等地,开展跨文化的“寻窟”工程,基于自研AI辅助影像重建系统与空间实时渲染框架,使数字遗产的重构不止于“孪生”,而是体验“超现实”与“超感知”。

 

我们诚挚期待与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基金会组织,科学家,策展人携手,世界范围内文明互鉴:在数据化世界,不断打开一个个“洞天宇宙”,建立完整有趣的洞窟艺术世界文明的拼图。

 

 

 

《寻·窟》全景沉浸电影

主创团队

 

 

导演

于朕

 

项目总监

陈钧韬

 

视觉制作

陈钧韬   袁艺湲   钱伊依   张文嘉

吴奕磊   徐嘉宏   黄钠墉

 

文案/编剧

    钱伊依   

 

剪辑/合成

黎季方

 

三维动画

冯天柏   黄孜睿   袁瑾妍   叶雯欣   

周易   熊馨雨   俞子恒   马上晋   潘茜茜

张可然   丁桂杰   张俐   蒋佳宏   王浩臣

 

声音设计

萧金哲   杨锦怡

 

制片

宋欣然

 

出品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

 

 

《寻·窟》·施工台前幕后

 

 

《寻·窟》·程序测试

 

 

 

正在展出

 

 

 

展览

登临出世界

TA:Higher Heights

 

展期

2025.07.18-2026.03.20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南三号楼

 

购票渠道

 

 

 

 

 

 

 

 

 图 文 钱伊依 陈钧韬 袁艺湲

 编 辑 |钱伊依

 审 核 |于   朕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CAA AIC),将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用艺术智性去联通和牵动人工智能,研究两个AI-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VS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对AI多场景应用进行研究实践,包括AI教育,空间计算,数字活体场景的开发应用。除了对数码客体(digital object)的研发之外,更要推动一种更根本的“数码主体”(digital subject)的研究探索,并以此为为基石,结合顶尖的企业家、VC、AI产业资源,连续开发先进视觉AI工具,培养AI艺术尖端人才,共同打造的集AI教育和AI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政产学研平台。

“AI中心”主任由陈岩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于朕担任。

 

 

 

合作联系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邮箱

CAAAIC@caa.edu.cn

 

关注我们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网站

ai.caa.edu.cn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小红书账号

小红书号:CAAAIC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官方抖音账号

抖音号:CAAAIC